機構性質:
集基礎研究、應用研究、高技術創新研究和產業化于一體的綜合性化學研究所,是我國化學界重要的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基地。
歷史沿革:
1948 年 12 月 1 日,東北行政委員會接管原偽滿大陸科學院,組建東北工業研究所。
1949 年 9 月,更名為東北科學研究所。
1952 年 8 月,歸屬中國科學院,改稱中國科學院長春綜合研究所。
1954 年,與中國科學院物理化學所合并,組成中國科學院應用化學研究所。
1978 年 12 月,更名為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。
產品情況:
· 功能高分子材料
高分子熱縮材料:應用于電力、通信等領域,技術源自研究所早期產業化成果。
聚乳酸(PLA)復合材料:開發剛韌平衡的環保材料,解決傳統 PLA 脆性問題,應用于包裝、醫療等領域(2025 年授權專利)。
· 生物醫用材料
免疫調節水凝膠:通過嵌段共聚物與糖胺聚糖衍生物反應制備,可降低創面活性氧水平,促進慢性創面愈合(2025 年授權專利)。
· 稀土材料與技術
稀土萃取分離技術:全球領先的高純度稀土分離工藝,支撐我國稀土產業升級。
· 新能源材料
鹽湖提鋰技術:開發吸附劑與膜分離技術,參與鹽湖資源高效開發。
技術創新點:
· 材料科學突破
首創 “剛韌平衡” 聚乳酸復合材料,通過接枝共聚物與二氧化硅協同增強,兼顧機械強度與可降解性。
開發鈦系鋰離子吸附劑,實現鹽湖提鋰技術全球首次規模化應用。
· 綠色化學工藝
膜分離技術(如反滲透膜、納濾膜)應用于海水淡化、工業廢水零排放,推動國產替代。
· 交叉學科融合
化學與生物醫學結合,研制智能響應水凝膠,調控巨噬細胞功能以加速創面修復。
· 產業化協同
構建 “平臺 + 場景” 模式,如與威高集團、中交集團合作,推動技術向醫療、環保等領域轉化。
國家重點實驗室:高分子物理與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、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、稀土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。
中科院重點實驗室:中科院生態環境高分子材料重點實驗室、中科院高性能合成橡膠及其復材重點室。
其他:化學生物學實驗室、綠色化學與過程實驗室、先進化學電源實驗室、國家電化學和光譜研究分析中心、長春質譜中心等。
戰略高分子材料領域:合成橡膠及彈性體、低環境負荷高分子、植介入醫療關鍵原料、印刷顯示高分子、高端聚烯烴、特種熱縮材料、高分子膜復合材料、高強有機纖維及復合材料等。
關鍵輕稀土材料領域:稀土輕質高強合金、稀土規模儲能材料、稀土發光傳感材料、稀土生物分離及高純化等。
應用化學新技術領域:原位實時分析新技術、氫能產業一體化技術、鋰電池材料的再利用技術等。
科研成果:
共取得科技成果 1200 多項,其中重大科技成果 450 多項,創造了百余項 “中國第一”。
榮獲國家自然、發明、科技進步獎 60 多項,院省(部)級成果獎 400 余項。
申請國內和國際專利 4400 余項、授權 2800 余項。
發表第一單位科技論文 20000 余篇,其中 SCI 收錄 15000 余篇。